初秋時節(jié),天朗氣清。走進大冶市銅綠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微風拂過,草地上一棵棵銅草花在陽光下搖曳生姿。這些看似柔弱的植物,卻是地底礦藏的天然“指示劑”,它們以綻放的姿態(tài),靜靜訴說著一段穿越時空的對話。

銅草花
近年來,大冶市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活”起來為主線,以提升遺址保護質量和利用效益為中心,以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青銅文化為基點,在考古發(fā)掘、學術研究、宣傳展示等方面持續(xù)加大力度,不斷提升遺址魅力和吸引力,鑄牢文明城市之“根”。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

在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編鐘以恢弘之音震撼世人?烧l曾想到,那重達2.5噸的銅身原料,竟來自百里之外大冶的一座礦山—— 銅綠山。
“每驟雨過時,有銅綠如雪花小豆,點綴土石之上!鼻逋瘟辏ü1867年)版的《大冶縣志》早已道破山名的由來。而翻開《明史·地理志》,“大冶縣……又西南有銅綠山,舊產銅”的記載,更讓這片土地蒙上了一層歷史的煙霞。

銅綠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收藏的編鐘
但真正揭開它神秘面紗的,是現代考古人。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1973年。大冶有色金屬公司銅綠山礦在露天生產中,發(fā)現冶煉渣和多件銅斧,將一把重達3.5公斤的銅斧郵寄至中國歷史博物館,并函告了這里的情況。1974年至1985年,國家文物局組織專業(yè)人員在此進行考古調查發(fā)掘。
在探方之中,黃土之下,專家們用毛刷輕輕拂去塵埃,露出了一個驚世真相:早在春秋戰(zhàn)國,這里已是名副其實的“高新技術基地”。古人配渣控溫,煉出純度高達93%的粗銅,留下的爐渣平均含銅量僅0.7%。這項技藝,代表了當時世界最高青銅采冶水平,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輝煌成就的展現。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出土的銅錠
1982年,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榮列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名單。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指出:“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中國青銅文化是一部完整獨立的發(fā)展史,彰顯其在人類冶金史、科技史和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

銅綠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俯瞰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最早、開采規(guī)模最大、采冶技術水平最高、持續(xù)采冶時間最長、采冶鏈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古銅礦遺址,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23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講解員陳佳怡,向館內一批慕名而來游客細細介紹。作為土生土長的大冶人,00后的她,對家鄉(xiāng)的這座寶藏引以為傲。
自1984年起,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開放,吸引了廣大游客前來參觀,感受青銅文化。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現場場景
2013年,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為了更好地保護遺址,弘揚青銅文化,大冶市按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標準,先后完成了新老博物館、四方塘墓地保護展示工程和游客中心等項目的建設。2023年6月,新館正式對外開放。
走進新館,仿佛一步踏入千年時光隧道。新館內部以裸眼3D、聲光電技術動態(tài)還原古代采礦、冶煉場景,令人耳目一新!般~山有寶”“找礦有方”“采礦有道”“煉銅有術”等五大主題展廳層層遞進,一條清晰的礦冶文明歷史脈絡呈現在游客面前,引領游客深入領略“青銅之源”的神奇。

復原的冶煉爐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許娟介紹,遺址公園內建有游客中心、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考古現場展示區(qū)、礦山風光自然游憩區(qū)、現代采礦機械展示區(qū)、青銅文化研學體驗區(qū)6個區(qū)域,包含了銅源廣場、礦工足跡、九曲溪流等30余個景點,已成為一個集科普教育、公共游憩為一體的具有古礦冶文化特色的文化空間。
據悉,該遺址自開放以來,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持續(xù)加強科普基地、研學基地的建、管、用,先后接待國內外專家學者、研學團體、游客達2000多萬人次。


隨著“博物館熱”不斷升溫,文博游成為許多年輕人假期出游新選擇。
今年春節(jié)期間,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精心推出了國內首部以青銅文化為主題的沉浸式博物館戲劇——《因為青銅》,跨界打造文博消費新場景,以“博物館 + 戲劇”模式,讓游客們在沉浸式觀演與新奇的體驗中,領略華夏青銅文化的魅力。

國內首部沉浸式博物館戲劇《因為青銅》演出現場
演繹過程中,演員會化身導游帶領觀眾,穿越到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楚國,近距離領略楚王在銅綠山大興爐冶,開創(chuàng)青銅盛世的輝煌成就。
今年大年初三到正月十六,《因為青銅》一經試演即連演十四天,累計接待觀眾萬余人次,在國內外游客中引起熱烈反響!拔逡弧逼陂g,升級后的《因為青銅》再度上演,吸引了2萬余名游客入館參觀,點燃大冶文旅消費新引擎。

“通過‘文物+演繹+文創(chuàng)’的方式,充分挖掘闡釋文物價值,打造文旅融合消費場景,讓文物真正活起來!便~綠山古銅礦遺址保護管理委員會主任鄭正盛說道!拔覀儗⒁愿罡碌姆绞街v好大冶輝煌的青銅文明,讓更多游客領略青銅文化的魅力,堅定文化自信!
活化利用,新招頻出,文明傳承,歷久彌新。
千年時光流轉,爐火生生不息,青銅文明化作成流淌在城市血脈里的基因,成為大冶人守護文明、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精神火種。
今年6月,喜訊傳來:國家文物局公布新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結果,銅綠山考古遺址公園榮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正式啟動申遺!”今年2月20日,大冶市舉行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申遺動員會暨文化創(chuàng)新融合發(fā)展攻堅行動推進會,吹響新一輪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申遺”號角,全力推進國家5A級景區(qū)建設,力爭用6至10年時間申遺成功。
大冶市提出,將全力打造“世界礦冶文化名城,華夏青銅文明圣地”,推動“青銅圣地”品牌走向全國、唱響世界。
(記者 萬經煌 通訊員 余書源 許娟 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