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91_国产熟女高潮又粗又大_亚洲精品国产美女在线_亚洲美洲一区二区三区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投稿郵箱:szrbs@21cn.com
武漢:以大河為媒 鏈動全球文明
分享到: 發(fā)布時間:2025-9-26 14:43
來自: 武漢廣播電視臺
字號: 打印 查看: 104

大江奔流,不舍晝夜;文明對話,生生不息。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的殷殷囑托,武漢,這座依水而興的長江之城,正以大河為媒介,再次搭建聯(lián)通世界的舞臺,鏈動全球大河文明的交流互鑒,為新時代的生態(tài)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匯聚智慧和力量。

【在武漢,領略長江文明】

一城江湖氣,半部水文明。在2015年9月建成開放的長江文明館和2018年7月建成開放的武漢自然博物館,14000多件藏品勾勒出長江流域歷史發(fā)展軌跡與文明演進脈絡,以年平均100多萬人次的接待量,成為展示傳承長江文明的高地。

長江文明館外觀。

在2018年“大河對話”活動中,來自全球13條大河流域及水域代表將自己家鄉(xiāng)的水樣捐贈給了長江文明館。同時,長江文明館還與全球水博物館網絡簽約,成為中部地區(qū)率先加入這一網絡的博物館,為后續(xù)開展國際間水文明交流、科研合作以及資源共享提供了高規(guī)格平臺。

長江文明館《走進長江》廳展出湖北國家地質公園和風景名勝區(qū)。

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博物館事業(yè)部部長劉昕說:“依托“大河對話”的國際影響力,長江文明館深化“長江文明”主題展示,強化“水孕育文明、文明融于生態(tài)”的核心邏輯。常設展覽“長江之歌 文明之旅”以“自然-人文-生態(tài)”為主線,整合長江流域典型文物標本與場景復原,成為傳播長江生態(tài)文明的重要載體!

【在武漢,品讀長江文化】

大江貫荊楚,文脈潤古今。在湖北,在武漢,一系列行動正在不斷擦亮長江文化名片,為長江文化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搭建橋梁。

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開幕式。

金秋時節(jié),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展開了一卷美不勝收、鮮活靈動的長江畫軸。就在這兩天,長江文化藝術季的的重要活動之一——“江流萬古——長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寶展”在盤龍城遺址博物院亮相。

江流萬古——長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寶展。

展覽匯聚了37家博物館的160件/套文物精品,系統(tǒng)串聯(lián)長江流域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文明發(fā)展歷程與藝術成就。

前來參展的隨州市博物館館長項章介紹:“隨州地處漢水流域以東的地方,漢水又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所以隨州目前歷年的考古發(fā)掘的成果都納入到了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體系里面來。我們把鐘鳴鼎食的青銅禮樂制度帶到了此次展覽之中!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副院長王穎分享:“本次展覽以長江流域沿線為主題,貫徹了長江沿線上游下游所有遺址的一些文物的瑰寶的展品,給大家?guī)硪曈X盛宴,讓大家在展廳中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我們長江文明的博大和文化魅力!

【在武漢,感受大河之美】

人水共生,文脈綿盛。新時代,武漢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大保護,為整體提升支點的生態(tài)承載力貢獻力量,長江(武漢段)水質連續(xù)五年穩(wěn)定保持Ⅱ類,樹立了世界級濱水生態(tài)空間的典范標桿。

如今的長江碧波蕩漾、江豚逐浪,昔日的防洪險灘重塑為世界級濱水空間,每年的7•16渡江節(jié)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游泳健兒在武漢劈波斬浪、爭渡長江,彰顯了“水、岸、灘、城、人”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象。

武漢市社會科學院農村與生態(tài)所所長研究員朱哲學表示:“武漢這個城市在世界上是非常少有的,水特別多,有江河、湖、水庫、濕地多水共存的水生態(tài)復合型城市,幾乎是世界上唯一的!

長江的基因深植于武漢的城市之魂,長江的旋律匯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合唱。作為大河治理的交流平臺,2025“大河對話”讓世界聆聽長江,了解中國與“水”共生的實踐與經驗,在長江畔深入開展對話與合作,助力世界大河流域城市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

武漢市社會科學院文史所所長研究員陶維兵說:“通過大河對話這樣一個平臺,武漢的國際影響力大幅度提升,我們希望武漢在萬里長江中間,它的長江文化的特質更加鮮明,從中國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海闊天空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隨州日報-新媒體矩陣
隨州發(fā)布-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信公眾號
隨州論壇-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博
隨州日報-人民號
隨州論壇-客戶端APP
隨州日報-視頻號
隨州日報-抖音號
隨州日報-企鵝號
隨州論壇-網易號
隨州地區(qū)唯一新聞網站|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關于我們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鄂ICP備11004182號-2|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鄂網備421201|
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722-3318927;
郵箱635782607@qq.com;
廣告服務電話: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
返回頂部